光刻机概念正悄然成为科技界的焦点。让我们一同回顾2025年,中国在光刻机技术上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:
在28纳米节点,上海微电子的深紫外(DUV)光刻机已成功实现量产,实测良品率高达82%。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光刻机技术的飞跃,更以“年产百台”的宏伟计划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。首台封装光刻机已成功交付,为汽车电子、工业芯片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,满足了70%的成熟制程需求。
更为振奋人心的是,自主研发的极紫外(EUV)光刻机Hyperion-1已迈入试产阶段。这款采用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(LDP)技术的光刻机,光源效率高达4.5%,远超国际同行ASML的2%水平,成本更是降低了30%。Hyperion-1支持5至3纳米制程,功率达到50W,而下一代产品Hyperion-2更是计划将功率提升至150W,预计于2026年面世。
在核心部件方面,中国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。科益虹源的固态深紫外光源技术,为3纳米制程提供了有力支撑;茂莱光学则成功实现了投影物镜的国产化,打破了国际垄断;清华大学研发的聚碲氧烷(PTeO)EUV光刻胶,其灵敏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为中国光刻胶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此外,国产光刻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已占据超过80%的份额,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光刻机产业的蓬勃发展,更迫使国际巨头ASML下调了2025年的收入预期。同时,封装光刻机与硅光芯片技术的结合,进一步降低了对EUV光刻机的依赖,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带来了深刻变革。
综上所述,中国光刻机技术正以28纳米量产为基础,EUV试产为突破,核心部件与替代技术双管齐下,正逐步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