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6日在白宫宣布,美国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100%关税,但并未透露何时实施。特朗普还说,转移回美国生产的半导体公司将获得关税豁免。不过有专业人士指出,从商业逻辑看,特朗普若实行此政策,反而不利于美国半导体行业发展。
特朗普当天向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喊话:“如果你在美国生产,或者已经承诺在美国生产,毫无疑问就不会被征收关税。”
他的关税威胁好像也立即得到了响应。同日,科技巨头苹果公司(Apple)在官网宣布,将向美国本土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,公司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。
不过,苹果并未在新闻稿中提到公司会在美国本土组装iPhone。对此,库克当天表示,iPhone内部很多零部件已经是美国制造。
目前依据特朗普的说法,全球多家大型半导体企业,包括中国台湾台积电、韩国三星电子,以及美国大型半导体企业英特尔、德州仪器、美光科技、格罗方德,都已在美运营工厂或是公开承诺扩大在美生产,投资额达数百亿美元。
近期,特朗普称,台积电将投资3000亿美元,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世界最大的芯片工厂。不过,台积电尚未证实该说法。台湾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6日接受媒体访问时,先是说“这是假讯息”,后又改口称“我不知道”,引起外界猜测。
表面上看,特朗普针对芯片的关税措施似乎得到半导体企业的“捧场”,可个中往往另有缘故。例如,苹果即使增加了在美投资,但似乎也没有增加制造环节。这符合商业原则,因为芯片生产制造本就不是美国强项,这方面美国没有成熟产业链、熟练工人,美国擅长的是芯片研发环节。而台积电布局全球,在美投资主要还是源于美国前总统拜登时期的高额补贴。
芯片不是最终消费品,而是中间品,会用于下一个阶段的制造。美国加芯片关税,意味着提升美国制造成本。长远来看,特朗普政府针对半导体行业的高额关税反而会伤害美国自身利益;而现阶段美国可以征收到关税,主要还是利用其最大消费市场地位。
放眼全球,即便特朗普政府以关税等“胁迫”半导体企业在美生产,但目前大多数半导体巨头并未撤出其在中国、印度等地的生产线,因为生产制造环节正是这些发展中国家所长。这反映出商业逻辑终将战胜特朗普的“政治逻辑”。